农金在线河南讯“多亏了‘巧媳妇’于兆录,让我们不出家门口就能挣到钱,不耽误家里的几亩地,还能照顾孙子,要是去外地打工,刨去吃喝剩不下几个钱。”初秋时节,走进河南省镇平县彭营镇田营村于兴玩具加工厂,60多岁的村民张显敏一边踩着缝纫机,一边说。
见到厂长于兆录时,她正俯身操作台前,查看毛绒玩具的缝制情况。“大单不多、小单不断,大伙儿基本每天都有活儿干,手快的一天能挣100多块钱。”于兆录说。
如今加工厂的效益蒸蒸日上,于兆录不仅自己脱贫致富,还带动乡亲们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加工厂在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镇平县“巧媳妇工程扶贫就业基地”,2020年9月于兆录荣获“河南省出彩巧媳妇”荣誉称号。
于兆录感恩现在幸福生活的同时,无法忘记以前的苦日子。很难想象,几年前她还是个贫困户。
2010年,于兆录的婆婆病榻多年后去世,之后公公和丈夫又相继患上重病,十几万元的医药费加上两个孩子的上学费用,曾经殷实的家庭被压垮。为了照顾家人,常年在外从事服装加工的于兆录不得不选择回家,一双惯能飞针走线的巧手从此“赋闲”。
党的政策暖人心,精准扶贫,不落一人。2016年年初,她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个孩子得到“雨露计划”资助,两个病号受惠于医保救助,看病吃药基本不花钱,压在她身上的大石头一下落了地。
得知她有“飞针走线”的好手艺,帮扶干部鼓励于兆录发挥所长,兴办服装玩具加工厂。缺资金,镇上帮她办了5万元的小额贷款,买来20台旧缝纫机;缺场地,村里把她家附近的废弃养鸡场整理出来,让她当车间;缺人手,驻村工作队跑遍周边几个村,动员留守妇女来上班。就这样,一个 “低配版”的在村口废弃的鸡舍上建了起来。
利用以前打工时积攒的资源,于兆录和几个好姐妹一起,从遮山镇一个大厂里接下一部分活儿,把剪好的玩具面料带回来,然后缝制加工成成品。小小的于兴玩具加工厂就这样开始运营了。
一年多过去,于兴服装厂加工业务从当初单一的加工女裤扩展到毛绒玩具、披风、童装等30多个品种。到2017年年底,车间盈利30多万元。除去给乡亲们的工资开支等,于兆录一家纯收入超过3万元,顺利脱贫。
2018年5月,在镇政府和村委会帮助下,新的扶贫车间很快开工建设。到12月份,标准化厂房安装调试完毕,“镇平县于兴服装玩具加工扶贫车间”的牌子也正式挂了出来。新的扶贫车间总投资48万元,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拥有机器60多台、工人60多人,手工制品远销马来西亚及其他国家。
“每当想起以前的困难时期,想起自己受过的苦和累,我都忍不住想流泪。以前在那个破旧的鸡舍里搞加工,现在在宽敞明亮的扶贫车间里办工厂,党的好政策像阳光照亮了我们的生活,现在的日子比蜜甜。”于兆录说。
缝纫机工作的“哒哒”声此起彼伏,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于兆录,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靠着艰苦创业,实现了脱贫致富,也带动了身边的农村妇女共同富裕。面对未来,她说还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人,为全村的发展添彩出力,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兰诗 张万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