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金在线

实现舆情数据价值最大化 需要发挥三个想象力

来源:人民网-舆情频道    编辑:赵东明    发布时间:2021-08-18 14:57:35
摘要:在互联网大数据的推动下,舆情工作出现重大变化与进步,但也面临新的挑战。

       在互联网大数据的推动下,舆情工作出现重大变化与进步,但也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挖掘舆情大数据的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三个想象力:一是如何运用舆情大数据观察与推进网络信息生态治理;二是如何运用舆情大数据提升中国城市形象的塑造力,以满足技术更新迭代对城市对外传播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三是如何将舆情数据与海量的互联网数据结合,助力政府实现从单一电子政务到数字治理的转型。

       首先,可以积极运用舆情大数据勾勒网络信息生态以及开展风险挖掘、反哺舆情工作。网络信息生态由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网络行业组织四个方面构成。结合近年的舆情热点案例相关数据以及互联网发展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一方面,网民群体的规模持续增长,城乡数字鸿沟缩小,互联网持续向中高收入人群渗透;另一方面,信息传播新趋势催生“直播销售员”等新职业,促使电商化导向内容持续输出,并带动央媒积极利用短视频等形式探索IP建设。

       同时,国内媒体已开启智能媒体征程,智能技术已渗透至信息产业领域各环节;从信息内容来看,网络信息传播以圈层化、传播边界模糊为表征,国内外社会发展与治理的相关内容成为备受关注的主题。从网络社会治理的基本现状来看,社交媒体平台曝光不断增长、网络治理相关话题成为舆论热点、微信平台成为主要传播渠道、UGC内容创作者受关注成重要趋势。这些网络信息生态的特征,无论是对日常的舆情管理、抑或是舆情危机应对,同样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其次,媒介技术递进更新的语境下,舆情大数据之于城市对外传播能力的建设愈发不可或缺。中国城市传播影响力与其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联系紧密。就地域而言,城市传播水平、尤其是国际传播水平,呈阶梯状分布且分化现象明显。虽然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表现出强劲的传播能力,但部分新晋“网红”旅游城市如长沙、成都、西安等,存在“弯道超车”的可能。此外,公共卫生事件、社交媒体平台等因素也在影响城市形象的对外传播。

       将舆情数据、尤其是传播方面的数据(比如新闻报道、论坛博客、“两微一端”)乃至海外图片、短视频的传播数据结合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城市国际形象传播实践呈现出不少特点。比如,不少城市把国际形象建设纳入城市发展的重要规划,结合地方特色明确城市国际形象建设路径;打造立体化传播产品矩阵,将传统媒体报道与海外互联网平台打造的新媒体传播矩阵配合,开展差异化内容建设,打通媒介平台之间的壁垒并加强互动,以此提升城市品牌的整体传播效果。

       最后,舆情大数据在推动政府数字治理的创新实践中亦发挥重要作用。政府若要实现从单一政务到数字治理的转型,需从基础保障、治理行动、数字创新、公共引导层面入手进行改善,而智慧城市的建设是政府转型的重要实践目标。当前,有关智慧城市的舆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层面:关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关于数据中心、数据中台的建设;关于智慧应用领域,例如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以及从宏观角度分析与研究智慧城市建设的趋势与风险。

       除了打造智慧城市,大数据等科技亦为政府数字治理的全面应用提供可能。目前,舆论对政府数字治理领域的关注集中在治理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的应用、网络安全、数字治理存在的短板以及发展建议等方面。具体到如何推进政府数字治理应用,一方面要围绕舆情展开行动,包括增强舆情分析能力,培植舆情素养感知能力和路径,努力营造良性舆情生态;并在此基础上织紧网络安全框架,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实现数字治理体系的深化,最终促成政务服务上云。针对政府的数字治理能力,亦可以从基础保障力、数字创新力、治理行动力、公共引导力四个层面入手进行评估。

       从推动网络信息生态治理,到助力城市国际形象建设,再到为政府数字治理转型注入动能,充分发挥想象力以挖掘舆情大数据的价值,重点就在于将其与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进行深度融合。未来,随着数字化、智能化在越来越多的行业、部门向纵深推进,舆情大数据将有更加广阔的作为空间。

( 张力) 

责任编辑:赵东明

Copyright © 2021 河南经济信息网 豫ICP备2021023083号
 农村金融时报河南记者站主管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