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金在线河南讯 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加快构建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保障体系,漯河市农信社从整村授信、信贷支持、普惠金融等方面精准发力,加大金融支持和服务力度,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截至目前,全市农信社累放乡村振兴贷款较年初上升31.8亿元,占新增各项贷款的92.44%,向乡村振兴9大领域投放贷款48.44亿元,以实际行动履行社会责任,支持乡村经济发展。 推进整村授信,服务乡村发展。制定《关于建立党建联盟推动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意见》,通过党委协作、支部共建等形式,建立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体系,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农信社资金优势、平台优势有机融合,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农民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以信用社为单位,由信用社主任、客户经理组成党建金融团队,深耕农村市场,大力推进“整村授信、整村批发”贷款模式,拓展基础性客户。共组成近200支建档立卡和包村团队,开展农户信息建档和整村授信工作。截至9月底,建档立卡户数较年初增加17944户,用信户数较年初增加9674户。 加大信贷支持,服务产业发展。以我市三链同构建设为契机,重点围绕漯河市小麦产业化联合体的龙头企业以及上下游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主体走访对接。目前已授信漯河市联合体龙头企业4家,金额9700万。同时,按照“宜户则户、宜场则场、宜企则企”的原则,对联合体进行全产业链支持。大力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助力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产业新格局,如舞阳保和村的葡萄、临颍王岗的辣椒、召陵唐桥和大徐的西瓜等在漯河农信社的助力下均实现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结合“百千万行动计划”和“百行进万企业”等活动,推行“四个营销模式”即全员营销、全产品营销、全天候营销、全覆盖营销,突出强化对制造业、民营小微企业、涉农小微企业等的资源倾斜,并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办贷手续,今年以来,涉农贷款较年初上升31.8亿元,占新增各项贷款的92.44%,向乡村振兴9大领域投放贷款共计48.44亿元。 实施普惠金融,服务农户发展。漯河农信社持续加大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下沉金融服务触角,扩大服务覆盖面,切实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在确保“一乡一镇一网点”的基础上,构建包含助农取款服务点、普惠金融服务站等在内的轻型服务网络,着力推动电子银行业务在农村地区的普及,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智能化建设,健全“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的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已建成金融服务点710家,其中按人民银行标准改造完成的普惠金融服务站133个,完成对800个金融空白行政村的服务覆盖。同时配套“金燕e付”等特色支付产品,推进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化工程建设,有效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环境。(段涵菲) |